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大发回血精准计划方案 > 新闻动态 > 张国焘分裂党内差点酿血案,朱德一声怒吼救下开国上将

张国焘分裂党内差点酿血案,朱德一声怒吼救下开国上将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3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那一声枪栓拉动的脆响,至今听来仍让人心惊肉跳。 红军长征史上最惊险的一幕,差点就在卓木碉会议现场上演。一位开国上将的性命,悬在了扳机扣动的瞬间。若不是朱老总那声震天怒吼,中国革命史恐怕要改写一页。 实力悬殊引发的权力博弈 1934年,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时,声势浩大的8万余人让张国焘刮目相看。他满怀敬意地喊出“热烈欢迎30万中央红军”的口号,那份谦逊劲儿可是做足了功课。 可现实往往比想象残酷得多。等到懋功会师时,经过血战的中央红军已经锐减到1万多人,衣衫褴褛,武器简陋。反观红四方面军,兵强马壮足...

那一声枪栓拉动的脆响,至今听来仍让人心惊肉跳。

红军长征史上最惊险的一幕,差点就在卓木碉会议现场上演。一位开国上将的性命,悬在了扳机扣动的瞬间。若不是朱老总那声震天怒吼,中国革命史恐怕要改写一页。

实力悬殊引发的权力博弈

1934年,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时,声势浩大的8万余人让张国焘刮目相看。他满怀敬意地喊出“热烈欢迎30万中央红军”的口号,那份谦逊劲儿可是做足了功课。

可现实往往比想象残酷得多。等到懋功会师时,经过血战的中央红军已经锐减到1万多人,衣衫褴褛,武器简陋。反观红四方面军,兵强马壮足有8万多人,装备精良,气势如虹。

这个对比一出来,张国焘的心思就活泛了。徐向前元帅后来回忆说得很直白:“张国焘看到中央红军人少,武器和服装也比较差,自己就有野心了,想当头头。”

权力这玩意儿,有时候就像罂粟花一样诱人。张国焘被实力对比冲昏了头脑,居然提出南下攻取四川的馊主意,跟中央的北上战略针锋相对。更过分的是,他还放出狠话要另立中央,政治野心彻底暴露。

左路军里的暗流涌动

中央领导为了团结大局,把一部分红一方面军队伍抽调出来,编入“左路军”。朱德、刘伯承这些重量级人物也跟着左路军走。

红九军团本来是中央红军的嫡系部队,被改编成32军后也划归左路军。这下子,罗炳辉这些老将心里就不痛快了。部队在长征中伤亡惨重,编制调来调去,官兵们牢骚满腹也是人之常情。

张国焘这老狐狸嗅觉敏锐,立马看出了门道。他让左路军中的老中央红军干部一个个表态,罗炳辉、何长工、李卓然、邵式平竟然都对南下方案点头称是。说白了,这些人被忽悠瘸了,站错队了。

人吃五谷杂粮,哪有不犯错的?被人蒙蔽一时也是常事。可这个错误的代价,差点就是血淋淋的人命。

一封信引发的杀机

卓木碉会议现场,眼看着中央红军将领们一个个表态支持南下,彭绍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这位开国上将当时担任红30军参谋长,政治嗅觉比别人灵敏多了。

他连夜给朱老总写了封信,措辞恳切:左路军南下就是跟中央对着干,咱们必须坚决阻止这种行为!

可惜啊,这封信还没到朱老总手里,就先被张国焘截获了。张国焘看完信,脸色铁青,火冒三丈。

彭绍辉是中央红军出身,张国焘不好直接发飙,就让王树声出面收拾他。王树声当时是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,执行力强得很,对张国焘的话言听计从。

枪口对准胸膛的惊魂时刻

王树声把彭绍辉叫进屋里,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痛骂:“你小子对张总不尊重,凭啥反对南下?凭啥反对成立新中央?”

话音未落,王树声掏出手枪,黑洞洞的枪口直接顶在彭绍辉胸前。子弹上膛的声音在静谧的房间里格外刺耳,死神仿佛就在眼前招手。

这一刻,彭绍辉的生死悬于一线。

关键时刻,朱老总的怒吼如雷震耳:“住手!”一声暴喝震得屋瓦都在颤抖。朱老总箭步上前,一把夺过王树声手中的枪。

没了枪的王树声仍不解气,抬手就给了彭绍辉一记响亮的耳光。朱老总见势不妙,赶紧把彭绍辉推出门外,实际上是救了他一命。

多年后彭绍辉回忆起这段往事,仍心有余悸:“当年张国焘分裂中央,是朱老总救了我一命!”

背后捅刀的真相

更让人寒心的是,把彭绍辉那封信送到张国焘手里的人,竟然是红32军军长罗炳辉!这位早期资历颇高的将领,在解放战争初期就不幸去世了。出于对将军的尊重,后人很少提及这段不光彩的往事。

黄火青同志也证实了这一点,他因为和彭绍辉立场相同,也被罗炳辉撤了职。

历史的血腥教训

有人可能觉得,王树声当年那一枪不过是吓唬吓唬彭绍辉,未必真敢开火。这种想法就太天真了。

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,王树声和杜义德就曾枪杀过红一方面军出身的干部李彩云,对外的说法是“枪支走火”。直到1985年这个真相才被总政治部查实,而王树声早已病逝多年。

李彩云之所以惨死在自己同志枪下,就是因为他多次跟人议论张国焘的问题。1992年,李彩云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,但人已经冤死了55年。

血的代价换来的清醒

战争年代的政治斗争复杂得很,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之间的历史恩怨,差点就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。

张国焘的分裂行为,不仅险些断送了红军的前程,更差点让革命队伍内部血流成河。若不是朱老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,彭绍辉这位未来的开国上将恐怕就要成为内部斗争的牺牲品。

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,一个错误的决定,一时的政治野心,就可能让无数人付出生命的代价。好在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,真理战胜了谬误,中国革命才得以继续前行。

你觉得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,面对内部分裂和权力斗争,我们的革命前辈们是如何保持初心,维护团结大局的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思考。



上一篇:住范儿停摆危机:3亿融资蒸发与商业模式模式之困
下一篇:没有了
TOP